數據中心網絡架構規劃(數據中心發展規劃)
今天給各位分享數據中心網絡架構規劃的知識,其中也會對數據中心發展規劃進行解釋,如果能碰巧解決你現在面臨的問題,別忘了關注本站,現在開始吧!
本文目錄一覽:
數據中心具體組網結構
具體組網結構如下:
無線DDN系統分為監測點和數據中心兩部分,監測點采用GPRS DTU,可提供RS-232、RS485、以及以太網接口,數據中采用寬帶ADSL或專線方式接入Internet,具體接入方式如下:
a) 監測點接入方式: 監測點通過RS-232、RS485或以太網接口與GPRS DTU傳輸模塊連接,然后設置DTU相關參數,每一個GPRS DTU傳輸模塊裝入一個中國移動的數據SIM卡即可。 b) 數據中心接入方式:數據中心接入主要分兩大類:
1) 采用Internet接入 數據中心采用寬帶ADSL接入方式,此種方式優點是帶寬大、費用經濟。缺點是安全性較差、延時比專線接入稍大。 采用局域網共享上網方式,此種方式基本同ADSL接入類似,但注意接入時需做端口映射。采用電話線撥號上網方式。此種方式接入帶寬較窄。所以只適合于點數較少,且數據量小的組網方式。
2) 移動公司接入 數據中心采用無線網絡運營商(指中國移動)提供信道接入,此種方式實際中有以下幾種連接方 式:采用移動公司機房專線接入方式,此種方式帶寬大(一般為2M),對延時、安全性都非常好,但租用此專線價格較貴。特別適合銀行、POS機組網等需安全系數較高的用戶,對子站非常多的情況下也推薦采用此種方式。采用GPRS無線接入方式,此種方式在數據中心接一臺GPRS MODEM,通過數據中心的PC機撥號上網。優點是組網訊速,費用經濟。缺點是帶寬窄(GPRS上行10Kbps,下行40Kbps),延時大。這種方式在測試時用的比較多。如果準備在實際工程中使用需注意SIM卡需申請APN。
我是從IT號外知道的。
云計算數據中心光互連網絡架構
數據中心是云計算的核心支持平臺,云計算的發展對數據中心網絡架構提出了嚴峻的挑戰,傳統電互連網絡架構難以在帶寬、設備開銷、能耗、管理復雜度等方面同時滿足云應用的要求,因此以低能耗、低開銷、高帶寬為特點的光互連網絡架構出現并受到研究人員的廣泛關注。
通過廣泛的接入模式、共享的資源架構、按需的服務部署及靈活的容量擴展,云計算在近年來獲得了廣泛的部署和應用。數據中心是云計算的核心支撐平臺,隨著云應用的廣泛部署,數據中心的通信模式和業務需求出現了根本性變化,這些變化具體包括:
(1)數據中心的網絡規模和負載出現了指數級增長;
(2)主要的流量模式由傳統“南北向流量”轉變為“東西向 流 量”;
(3)更 多 時 延 敏 感 和 數 據 密集型業務在數據中心內運行;
(4)一些虛擬化技術,如虛擬機實時遷移,需要網絡提供更好的支持,這些變化對數據中心網絡架構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傳統數據中心網絡在對分帶寬、傳輸時延、網絡可擴展性、容錯性、資源利用率等方面均無法滿足云業務的需求。對此,研究人員提出了新的電互連網絡架構, 如Fat Tree、VL2、DCell、BCube、CamCube和Snowflake等。盡管上述架構能夠有效滿足新的云業務要求并改善數據中心的網絡性能,但這些網絡架構同時也帶來了拓撲結構復雜、線纜開銷過大、設備數量過多、網絡能耗難以優化等問題。究其根本原因在于,隨著網絡容量的指數級增長,基于COME的電子元件幾乎達到了其帶寬的上限,因此,光互連技術得到研究人員的極大關注。與電互連技術相比,光互連技術能夠更好地滿足云計算數據中心對能耗和帶寬的需求,尤其隨著綠色計算、GreenCloud等概念的提出,數據中心光互連技術成為網絡節能的重要方式。
近年來,結合云計算數據中心的流量模式和新型光交換器件,研究人員提出了多種新的光互連網絡架構,實驗和仿真表明,這些架構在吞吐、時延、靈活性、能耗等方面優于傳統的電互連網絡架構,但相對于電互連網絡,工業
界和學術領域對于數據中心光互連網絡的研究尚處于起步階段,其中很多技術挑戰尚未得到很好的解決,隨著云計算的發展,服務、計算、存儲、網絡將進一步融合為一個整體方案,相對于發展迅速的計算技術和存儲技術,網絡技術的革新相對緩慢。因此,深入研究數據中心網絡,尤其是具有革新性的光互連網絡,對于未來網絡技術和云計算技術的創新發展都具有重要的意義。
數據中心的構成是怎么樣的
數據中心系統總體設計思想是以數據為中心,按照數據中心系統內在的關系來劃分,數據中心系統的總體結構由基礎設施層、信息資源層、應用支撐層、應用層和支撐體系五大部分構成。如下圖所示:
數據中心總體架構
數據中心系統總體架構
數據中心從頂層上規劃總體技術架構、設計技術路線和方法,保證網絡、數據資源、應用系統、安全系統等各要素之間構成一個有機的整體,實現企業(機構)數據資源管理的聯動和信息的及時監測、匯總與分析。具體各層介紹如下:
(1)基礎設施層
基礎設施層是指支持整個系統的底層支撐,包括機房、主機、存儲、網絡通信環境、各種硬件和系統軟件。
(2)信息資源層
信息資源層包括數據中心的各類數據、數據庫、數據倉庫,負責整個數據中心數據信息的存儲和規劃,涵蓋了信息資源層的規劃和數據流程的定義,為數據中心提供統一的數據交換平臺。
(3)應用支撐層
應用支撐層構建應用層所需要的各種組件,是基于組件化設計思想和重用的要求提出并設計的,也包括采購的第三方組件。
(4)應用層
應用層是指為數據中心定制開發的應用系統,他包括標準建設類應用、采集整合類應用、數據服務類應用和管理運維類應用,以及服務于不同對象的企業信息門戶(包括內網門戶和外網門戶)。
? ? (5)支撐體系
支撐體系包括標準規范體系、運維管理體系、安全保障體系和容災備份體系。容災備份體系在傳統的數據中心系統中隸屬于安全保障體系,隨著數據地位的提高,容災備份已自成體系。安全保障體系側重于數據中心的立體安全防護,容災備份體系專注于數據中心的數據和災難恢復。
數據中心適合使用什么樣的網絡架構
傳統的數據中心主要是依據功能進行區域劃分,例如WEB、APP、DB,辦公區、業務區、內聯區、外聯區等等。不同區域之間通過網關和安全設備互訪,保證不同區域的可靠性、安全性。同時,不同區域由于具有不同的功能,因此需要相互訪問數據時,只要終端之間能夠通信即可,并不一定要求通信雙方處于同一VLAN或二層網絡,數據中心機房相關的MPO/MTP數據中心等我們一般用菲尼特的。
數據中心網絡架構規劃的介紹就聊到這里吧,感謝你花時間閱讀本站內容,更多關于數據中心發展規劃、數據中心網絡架構規劃的信息別忘了在本站進行查找喔。